美国海军全面撤退后,张弛就与王麻子及克利夫顿商讨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限制战士们的食物和弹药用量。
这一点是必须的,原因是现在还不知道海军什么时候回来,于是也就不知道瓜岛什么时候才会有补给,这就意味着瓜岛上的中美联军必须用有限的食物及弹药支撑得尽可能长的时间,这就要求合理的分配食物和弹药。
其实这里所说的“限制”不过就是减少而已也就是把食物由原来的一日三餐变成一日两餐。
这减少对中国士兵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因为一直以来,他们在国内当兵打仗甚至在缅甸第一次战役的时候都是每天两餐,而且还是一干一稀,这状况直到进入孙布拉蚌补给改由美军提供才得到改善,现在不过是因为紧急情况暂时恢复到原有的配给其实这配给还是比以前好,至少现在的两餐都是牛肉罐头而且肯定会吃得饱。
美军对于这一点就有些无法适应了,他们中甚至还有许多人抱怨在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为美国的利益打仗,竟然还要饿肚子。
这话说的确也有道理,而且美国人基本没受过苦,尤其是他们连基础训练都没完成的新兵,在战场死亡的压力下还要挨饿,这当然是他们不愿意承受的。
但克利夫顿却是个十分称职的团长,他往美国大兵面前一站,说道:“你们说得对,但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只有这么多的食物你们有两个选择,一:按照我们的要求每天吃两餐,这样你们可以得到更多的生存机会,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下一餐以坚持到海军重新为我们提供补给。二:按照你们的想法继续每天三餐。这样的结果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如果在食物吃完时海军还没有回来,那么我们就必须饿着肚子与日本人作战。你们选一个吧!”
克利夫顿这么一说,美国大兵就没声音了。
克利夫顿的话让美国大兵明白了一点:现在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跟美国政府或是美国军方抗议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在日本人的进攻下保命的时候。
有时候张弛都觉得有些奇怪,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一支称不上训练有素的美军部队,为什么会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一战成名。
是这个陆战一师打得很顽强吗?这也许是,历史上的陆战一师在血岭防御等几场仗中的确打得很英勇,但这种英勇比起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所打的战役中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远征军的对手还要比瓜岛上各个部队拼凑起来的日军强大得多。但偏偏就是美军一战成名。
想想张弛又觉得不奇怪,这其实就是一种大国效应此时的中国是个工业弱后的弱国,无论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表现得再好,也会最大限度的被弱化。
反之,美国则是个工业强国,而且对二战的成败举足轻重美国的参战可以说是将胜利的天平重重地压向了盟军一边。于是,美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就会在国际上被放到最大。
张弛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调整兵力部署。
按照原先的兵力部署,几个团的兵力构筑成了一个伦加防御圈这在防御上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但却会在第一时间就暴露了中美联军的实力。
如果要迷惑日本人让他们相信登上瓜岛的中美联军兵力不多,就得隐藏实力。
于是张弛就在伦加防御圈外又多构筑了几道防线,而且这几道防线看起来都十分单薄,每道防线只驻守几十人。最多不超过一百人这样就会给日军产生一种错觉,敌人因为兵力不足所以才需要布置这么多道防线,其目的就是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
其余的兵力,张弛则是让他们隐藏在藏兵洞或是丛林里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伦加角附近虽说是瓜岛上唯一的平原,但却长满了半人高韧性强的丝茅草,再加上这里一堆那里一片的椰树。随便把部队往哪个方向一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三件事,就是派出侦察部队去侦察奥斯丁山的地形。
对于这个奥斯丁山,张弛可以说是充满了无奈。
他明知道奥斯丁山是对于伦加角来说是战略要地但偏偏却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抢占。
这主要是因为奥斯丁山距离伦加角太远整整八公里的直线距离,而且这中间还没有公路,如果既要防守伦加角又要防守奥斯丁山,那么奥斯丁山就会成为整个防线的突出部。
可以想像,驻守在奥斯丁山的部队很容易就会被日军包围而成为一支孤军。
这就造成张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战略要地被日军占领。
但无法占领并不意味着不能侦察,而且现在侦察也要比日军占领奥斯丁山后再侦察要容易得多,所以张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侦察的结果还是让张弛很满意的,侦察部队的报告是:奥斯丁山丛林密布地形复杂,最糟糕的是根本就没有路,连山路都没有,侦察部队爬上去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如果是部队上去的话只怕就更加困难了。
看着侦察部队几乎被树枝给划成布条的军装,张弛就点了点头。
这告诉张弛两个信息:
其一,短期内日军很难在奥斯丁山上形成规模。
因为部队必须要有食物和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如果大规模的占领奥斯丁山的话,仅仅只是运送补给都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其二,中美联军不需要太担心日军会在奥斯丁山上布署火炮。
这是张弛之前最担心的如果日军在奥斯丁山上布署几个炮兵阵地居高临下的朝下猛轰,那么其它的不说,控制机场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
但是现在,知道奥斯丁山是这状况后,张弛就知道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或者,日军也会认为这样做是多余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以轻易将机场夺回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