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愚仙书虫的提醒,的确是把“鲁昂”错写着“里昂”了。
**********
隆美尔想的没错,就在德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从鲁昂急行军赶往卡昂的时候,张弛就带着部队从另一条路故计重施赶往鲁昂。
于是德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在卡昂扑了个空,而张弛及佐阿夫兵团则轻松的夺下了鲁昂驻守鲁昂的就只一个营的德军后勤部队及不到五百人的警察部队,面对中国军队的一个团及佐阿夫兵团一个师,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不过“希特勒青年团”还真不是徒有虚名,就算只有一个营,而且还是后勤部队,他们在面对中国远征军及佐阿夫兵团这些大批“敌人”时还是选择抵抗到底。
只不过实力上的差距是明摆着的,这一个营的德军很快就被中国军队包抄然后又是火箭筒又是手榴弹的炸死在他们固守的被当作仓库的三层水泥楼房内。
当张弛走进仓库看到里头横七竖八的躺着的德军士兵的尸体,一个个都是稚气未脱的十几岁的孩子时,就不由摇了摇头(第12装甲师士兵的年龄几乎都是一样,都是“希特勒青年团”里刚满十八岁的成员)。
张弛有些无法理解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在这种情况下还坚持抵抗就算是德军的王牌部队,在这种情况下只怕也会选择投降了,因为再抵抗下去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除了死亡。
远征军战士们看着这些倒在血泊中的孩子,脸上也若有所思:或者是不忍心,又或者是想起了当年的自己他们当初也差不多是在这时候就走上战场历经战争生生死死的考验。
但是张弛知道,虽然他们现在是这样的表情,但是下一回,他们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举起步枪将子弹射向敌人。
因为,这就是战争,而中国远征军早已学会了如何面对战争。
另一边,隆美尔的指挥部里很快就得到了鲁昂被敌人占领的情报,隆美尔目光呆滞的望着眼前的地图他实在没想到敌人会用同样的方法在一天内骗自己两次。
如果从兵法上来说,短时间内连续使用同一个战术是兵家大忌,因为敌人吃了一次亏后就会对此有所准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然而,敌人不但用了,不但用了还成功了。
究其原因,隆美尔认为这是因为自己眼光过于狭窄了,他关心的一直是诺曼底,或者也可以说是自己的b集团军。
而卡昂是诺曼底也就是b集团军的咽喉,所以他想当然的就以为敌人肯定会扼住这个咽喉配合盟军在诺曼底挫败b集团军。
于是,卡昂当然是个必救之地。
问题就是
敌人的目标根本就不在于此,而是所有驻法德军。
“元帅!”参谋惊慌失措的向隆美尔建议道:“把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调回去追击敌人吧,要不就来不及了!”
隆美尔知道参谋这话的意思此时驻法国德军就像一个鸡蛋,至于法国北部是这样,也就是外面是硬的,里头全是空的。
会造成这个现像的原因,是德军几乎将所有的有生力量都用于海岸线,尤其是在加莱和诺曼底这两个地方加莱是因为希特勒的命令,诺曼底则是因为盟军的登陆。
事实上,诺曼底方向会形成这种“内部兵力空虚”的现像很大一部份是隆美尔造成的自从盟军登陆以来,隆美尔就疯了似的朝诺曼底调兵、增兵,驻守在巴黎一带的德机械化部队几乎全都被调上来了。
这其中尤其是第12装甲师如果第12装甲师驻守鲁昂不动的话,那么一可以为德军撤退提供条件,二可以成为巴黎的屏障。
但是现在
隆美尔从没有这么沮丧过,就算是在非洲因为没有补给而濒临绝境也没有,此时的他只感觉自己是完完全全被那个中国人给耍了,当猴子一样玩弄着,那个叫张弛的中国人,他似乎能看穿自己的一切!
“你以为还来得及吗?”隆美尔苦笑着回答。
“我们可以轻装回援!”参谋说:“让第12装甲师组织一支由装甲车和汽车组成的快速部队,敌人也同样没有重装备”
“鲍恩上校!”隆美尔打断了这名老部下的话:“重点不是这些,你以为中国人会这样轻易让第12装甲师回援吗?”
“元帅的意思是”参谋的眼里又新增了一丝恐慌。
隆美尔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现在卡昂与鲁昂之间的公路和铁路,只怕已被中国人控制了!”
隆美尔再次不幸言中了,中国军队这一回并不是单纯的穿插,穿插的途中还不断的分出小分队赶往卡鲁公路他们当然不是去找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麻烦的,他们就等第12装甲师从公路上过,然后就在公路或是公路桥上埋炸药、布地雷。
要建设一样东西很困难,但要破坏一样东西却很容易。
公路、铁路也是这样,所以德军从鲁昂进军至卡昂后,实际上就回不去了,确切的说应该是想要回去的话,就只能一路从卡昂修路回去,其间还有可能会遭到敌人的埋伏。
“元帅!”参谋问着隆美尔:“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隆美尔想了想,就说道:“命令第12装甲师,让他们继续前进!”
“继续前进?”参谋不由惊讶的看着隆美尔。
“是的!”隆美尔坚定的点了点头,看了看表,说道:“我们可能还有三十小时的时间!”
闻言参谋就知道隆美尔要干什么了,他要孤注一掷,希望能凭借仅有的这些兵力及物资能打败位于诺曼底的盟军。
可是
这几乎是天方夜谈,占领“奥马哈”海滩的部队没有充足的补给,其它德军也因为卡昂物资被毁没有充足的补给,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击溃盟军呢?!
但是参谋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他知道,隆美尔一旦下了决心,那是谁也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