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面发生的一切,郑勋睿很快得到了消息。
徐望华等人都表示了庆贺,而且礼部的敕书也很快下来了,李岩出任山阴县县令,这等于是郑勋睿获得了全胜,张溥等人处心积虑策划的一场阴谋,无果而终。
这个时候,徐望华想到了郑勋睿曾经说过的事宜,那就是开始清理淮北的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这件事情是非常必要的,尽管说淮北各地,东林书院已经非常低调,甚至平日里看不见什么踪迹,但彻底打消东林党人在淮北的影响,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没有等到郑勋睿布置,徐望华就开始思考应该怎么做了。
徐望华的身边,已经有好几个人了,文坤和李攀龙是其中最为突出之人,两人的学识不算是很高,李攀龙是庠生,也就是可以享受禀粮的生员,文坤虽然也是生员,但没有资格享受禀粮,但两人都非常灵活,做事情也有着特别的手段,不管多么困难的事情,他们总是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特别是文坤,大事小事都能够处理。
这让徐望华特别的感慨,有些时候学识不能够代表一切,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学识不够可以通过学习弥补,更可以通过处理诸多的事宜增长见识,但能力不足,尽管有着一肚子的学问,那也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如何的撵走东林书院,让复社和应社在淮北无法开展任何的活动,这是有着不小难度的,官府肯定不能够公开的动手,那就处于劣势了,京城里面的钱士升等人,一旦知晓淮北官府动手了。肯定是要掀起波浪的。
文坤想到了办法,他是从钱粮方面出发的。
不管是东林书院,还是复社和应社,想要开展活动,或者是教书育人,总是需要消耗钱粮的。只要从钱粮方面做文章,那就可以断绝其经济来源,一旦没有钱了,其自然是难以维持下去的,至于说支持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主要还是商贾,其次是士大夫,官府不能够直接动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但可以动商贾。甚至是士大夫。
文坤提到了这个办法,得到了徐望华的赞许,一旦商贾和士大夫都不提供钱粮方面的支持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肯定无法维持了。
淮北的老百姓,对于官府有着高度的认同感,这也是各级官府大胆做事情的后盾。
一切商议完毕之后,徐望华决定给郑勋睿禀报了。
徐望华带着文坤、李攀龙和梁兴力等人,进入了东林书屋。
“大人。关于彻底清理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事宜,属下和文大人、李大人、梁大人都商议过了。已经拟好了条陈,请大人过目。”
郑勋睿接过文书的时候,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你们居然主动想办法了,很不错啊,其实此次吴伟业巡按淮北,就是很好的机会。朝廷不是想着我和东林党人互掐吗,那我就满足他们的心愿,在淮北动手,想必皇上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会很高兴的。可惜我是另有目的的。”
说完这些话,郑勋睿低头仔细看起文书来。
一刻钟的时间之后,郑勋睿将文书放到了桌上,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这个计划很不错啊,人都是要吃饭的,饭都吃不饱了,还谈什么读书学习,从钱粮的方面,断绝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来源,让他们自动离开淮北,这个办法很好,就算是钱士升和侯询等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不过有一件事情,你们需要想清楚,那就是东林书院等离开淮北之后,如何的能够团结这些读书人。”
郑勋睿说完之后,徐望华有些为难的开口了。
“大人,此事属下也考虑过,不是很好操作,若是成立其他的什么会社,会被朝廷认为是结党营私,适得其反。”
郑勋睿哈哈大笑了。
“这件事情很简单,扩大县学、州学和府学的规模,吸纳更多的读书人读书,这无非是多出一些钱粮,总督府拿得出来这些钱粮,至于说县学、州学和府学教授什么知识,那就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如此岂不是将绝大部分的读书人都团结起来了吗。”
徐望华拍了拍额头。
“大人这个办法是绝佳的,如此还能够让淮北在乡试和会试的时候,出更多的人才啊。”
“不错,但有一点必须要强调,那些什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点需要转变,教授知识的先生才算是真正的先生,乡试和会试的主考官,不是什么恩师,这一点务必让诸多的读书人明白,朝廷之中绝当营私情形的泛滥,全部都是因为这些认识才形成的,主考官是东林党人,举人和进士就要加入到东林书院,主考官是浙党人,那举人进士就要加入到浙党之中,如此的做法,弊端太大。”
很快,漕运总督府下发了文书,各级官府开始清理所有的商贾,重点清理商贾捐赠钱粮的情况,一旦清理出来之后,官府视情况予以处理,既然商贾有钱粮捐出去,那不妨给各级的官府捐赠一些,而且这样的捐赠要成为惯例,只要发现有此类的情况,那么商贾就必须给官府捐赠,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捐赠给穷苦的百姓,如此的情形,经过官府的核实参与,可以对商贾提出来奖励,官府大力支持。
这一道文书下发下去的时候,不少人感觉到奇怪。
但很快有人明白此举的意义了,毕竟不少的商贾,每年都要给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捐赠不少的钱粮的,这一次官府清理,这些捐赠自然冒出来了,要知道商贾需要承担洪门下达的保护费,还要给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捐赠钱粮,本就有些吃力了,可还要给官府捐赠,那岂不是要破产了,可商贾既然可以给东林书院等捐赠,自然是富足,那也可以给官府捐赠,让官府救济更多的百姓。
没有谁是傻子,商贾很快明白其中的含义了。
其实淮北的商贾,给东林书院等的捐赠,已经变得很是勉强,毕竟淮北完全被总督府控制了,东林党人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地位,无法保护商贾的利益,商贾必须给洪门缴纳保护费,如此的情况下,商贾继续给东林党人拿钱拿粮,内心肯定是不情愿的。
这一次官府清理,正好给了诸多商贾理由,让他们不愿意继续给东林书院等捐赠了。
其次就是士大夫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士大夫,你士大夫不是有钱吗,那好,你愿意捐赠,官府是欢迎的,但你可不要忘记官府了,官府每日里那么忙碌,也是保护了诸多士大夫的利益,那也一定要给官府捐赠的,你若是不愿意捐赠也可以,官府不会勉强,但官府缺乏钱粮,做事情必定会有影响,那你士大夫家里遭受了什么事情,官府就不一定顾得上了。
谁都知道洪门是总督府直接控制的,洪门也直接控制各地的势力,不管是黑道白道,都要听洪门的,否则在淮北无法立足,这些白道黑道才不在乎你什么士大夫,到时候小偷光临府邸,造成了重大损失,那就没有地方去说理了。
这一手的效果非常好,几乎在一夜之间,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失去了任何的经济来源,没有了钱粮,他们根本无法维持,其实士大夫和商贾也明白,总督府就是将矛头对准东林书院等的,这也怪不得总督大人,你东林党人在朝廷之中掀起了诸多的风浪,就是想着对付总督大人,人家现在出手对付你,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东林书院在淮北无法立足,复社和应社也无法维持了,这期间,钱谦益专门到南京去找到了兵部尚书刘宗周,希望刘宗周能够出面干涉,但刘宗周明确拒绝了,朝廷里面发生的那些事情,刘宗周自然是知晓的,他不会搀和进去,对于朝中钱士升和侯询等人的做法,他是看不惯的,何况前面还有四公子的前车之鉴。
钱谦益等人,包括钱士升和侯询等人,只能够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看着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迁出淮北的四府三州,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沉重的打击,要知道南直隶是东林党人最大的依靠之地,东林党人在淮北失去影响力,等于是失去了大半壁的江山。
这件事情很快也传到朝廷里面去了,皇上没有任何的表示,甚至都没有询问。
已经回到京城、出任东厂提督的高起潜,专门给郑勋睿写信了,信函之中,也提到了朝中对此事的看法,赞成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沉默的,没有任何的态度。
这让郑勋睿很是高兴,本来以为东林党人会大力反扑的,想不到没有任何的动静,看来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话语是有道理的,貌似强大的东林党人,其实骨子里是软弱的,当然强硬的东林党人,肯定是存在的,可惜数量太少了,再说郑勋睿做事情,都是做好了一切准备的,让东林党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
经历了李岩和红娘子的事宜,郑勋睿做事情早就变得异常稳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