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的太学院作为隆国读书人的圣地,在数百年前的诸国之战时,不少的精通诗书礼乐的大家北逃至隆国,史称“百家北奔。”这些诸子大家在隆国的都城尊受礼节,在太学院内潜心研究史书典籍,礼乐骑射等。相比其他小国传承断代,在太学院的读书人可以接受流传百年的思想,一些世间难寻的孤本书籍,也只有在太学院可以寻到,因此不少邻国的读书人都要参与都城大考,以进入太学院为荣。
而隆国不少的皇宫贵族、达官权贵的后人皆在太学院学习,只不过大多十分低调,行走在太学院只当是凡人而已。因此一些颇有心机之人挤破头都要进入太学院,期待能够鲤鱼跃龙门,打通繁华富贵之路。
此刻都城的太学院热闹异常,许多资历颇厚的教习在院主的房间之内聚集,商讨着本次都城大考的题目。对于隆国的读书人来说,这些教习决定了考题的走向及难易程度,因此走在都城的繁华街道上,教习都是穿着太学院独有的服饰,高高的昂起头接受着旁边的羡慕眼光。甚至不少的读书人故意挤到教习旁边,寻找契机与其说上几句话,说不定在都城大考之时能够走运。因此一些达官贵人也在都城大考之前宴请太学院的各位教习,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一些眉目。
只不过,各位教习在太学院院主房间里面,将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等待着他的到来。
隆国的太学院与南越的青云楼、东晋的天书阁并称为三大读书人的胜地。又因为隆国国力强盛,诸多学派在此杂糅,各处州城皆是太平盛景,因此隆国的太学院隐约领先其他两处。
太学院的院主,地位自然不同凡响,有在宫中骑马面圣而不必的下跪的赏赐。而至本朝的太学院院主更是“诗书冠群芳,”曾在一甲子才举行一次的岳阳会上,以一己之力,独辩论百家学说三天三夜而不歇息,可谓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让南越、东晋等国的读书人铩羽而归,就连目不识丁的隆国贫苦百姓听完之后都感觉分外争光。
就在众人低着头之时,熟悉的脚步声响了起来,各位教习执晚辈礼节对着前面喊道:“见过院主。”
只见一位身材矮小,长相猥琐的男子,穿着寻常百姓的布衫从院外走了进来,身材约莫只有五尺,长着鹰钩鼻,眯眯眼,任由白发披在肩上,有些发白的胡须上还挂着油渍,想必又是去都城的那家百年老字号的小摊吃包子去了。
在院主的旁边,站着一沉默寡言之人,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深深的陷了下去,平时总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