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刘正则之事,郎君为何不言?”李诚笑了笑道:“他的事情,可能是我做错了。”
错在何处,李诚不说,郑洁也不敢问。李诚的真是想法是,也许应该让刘仁轨在原来的历史轨道上,棒杀折冲都尉,进入李世民的视线。先从咸阳县丞干起,慢慢的混到给事中。
这段经历对刘仁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便是李世民明君在世,刘仁轨也很难有太大的作为,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一直到高宗年间,被李义府反复陷害,刘仁轨老而弥坚,等到了出头的机会。最终位极人臣,寿终正寝。现
在的刘仁轨,没有经历各种起伏和波折,似乎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相
比于裴行俭,李诚更欣赏刘仁轨,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两人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出身,裴行俭虽然是一时大才,但是出身裴氏这一点,就让李诚印象不一样了。..
怎么说呢?不是一路人!就拿武则天称帝来说吧,换成李诚也就是呵呵了,关我屁事。但是裴行俭呢?直接要造反!价值观就不在一个维度上。有
的事情跟李诚想的不太一样,金运来把第一批咸鱼运到幽州,第二批货刚看见潞水口的草市就没了。幽州代北的商人,直接在这地方提货,不给金运来继续北上的机会。金
运来的船队发展的很多,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不断有船只加入,从最初的十条船,发展到三十条船。登州地方的大船,似乎一夜之间冒出来二十条。金
运来心里发慌,特意来求见李诚,说起这个事情后,李诚也只是笑了笑。登州三县船不多,不等于整个胶东半岛的船少。商人只要能看见利益,立刻就闻着味道靠上来,这太正常不过了。同样,幽州、代北的商人,不肯让金运来继续北上,也是这个缘故。就
算是有李诚做靠山,幽州的地头蛇也不会买账,这东西就是这样,你多吃一口,我就少一口。合作可以,想来争夺市场,萌芽状态就给你掐死。
李诚对此不以为然,告诉金运来没事,交代他安心的经营两水交界处的草市(现代的天津),以及黄河入海口。这就是眼界的不同了,李诚的视线,放在更远的地方,那就是大海。将
来的海上贸易一旦做出样子来了,海船不能走黄河,入海口这个地方经营好了就是不得了的黄金之地。沿着黄河,走水路一直能到洛阳呢。这
个时代的黄河,不像现代的黄河,河道在更北一点。经过洛阳后,一路往东入渤海。
紧赶慢赶,十五万斤咸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