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荣闻之,大笑着拍案而起,赞赏道:“好说好说!你一个弱冠小儿,能提出这等疑问,真是没有枉费了本王这段说教。我儿竟不知俗语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官僚,从微末小吏做起,累进方得一肥差,而年纪已愈不惑,如何不想着法子横征暴敛?一俟皇帝宽仁,便起侥幸之心,前赴后继,若飞蛾扑火一般。因此,整顿吏治非一朝一日之功,惟有常抓常严,才得几年清明,此乃历朝历代以来的痼疾。”
秋仪之显然是听懂了,点着头继续问道:“那若如义父所言,我朝宪宗是极英睿的皇帝,为何不能从吏治入手,推行新法呢?”
“你个黄口小儿,这等军国大事、帝王是非,岂是你可以议论的?”一旁的钟离匡原本正在处置由幽燕送来的公务文书,听到郑荣同仪之的对话,便开始心猿意马地偷听;而到此紧要之处,则干脆放下手中的文书,大声叱责起仪之来。这钟离匡平时阴鸷深沉,喜怒不形于色,就连郑荣也从未见过他何时有今日这般愤怒,瞪了一双疑惑的眼睛望着他。钟离匡连忙站起,将郑荣拉到一边,低语道:“秋仪之虽然聪明,然而父母双亡,教养不全,心性有失。今日两个问题,无不正中皇权官场要害,隐约之间似有不臣之心,还望王爷能够有所防备,不能再加诱导了啊!”
郑荣摆摆手,说道:“先生此言差矣。为今之世,凡自贫寒由科举而起者,无不贪慕权贵,利欲熏心。而皇族及世族子弟,个个都是纨绔之徒,不堪一用。就拿本王三个亲生儿子来说,眼下似有几分才干,可俱不知民间疾苦,成不了真正的栋梁。本王那夜在此认此螟蛉之子,原不过是想报答救命之恩,但今观仪之,身负血仇却能恤伦常礼教,聪颖善辩又不至圆滑世故,实在是一块极好的璞玉。若本王不以圣人之理循循教诲,不以先王之道源源熏陶,岂非暴殄天物,空耗了这件国器?”
钟离匡摇摇头,争辩说:“昔楚有和氏,身怀璞玉,就遭双足被刖,沦为废人;璞玉一出,以为美璧,便有战国争夺,喧嚣半世;琢玉成器,为传国玉玺,则普天之下,数代更替,交相征伐,流血漂橹。有此等故事,还请王爷三思啊!”
郑荣叹道:“先生的苦心,本王当然知道。但先生别的建议本王自会言听计从,惟有此事本王自有主张。”
钟离匡摇头说道:“王爷眼界开阔,不是在下区区一介寒生懂得的。这仪之将来如何,便只看天意了!”
郑荣拍了拍钟离匡的肩膀,说道:“既然如此,还请钟离先生为仪之答疑解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