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自言自语道:“且让我试上一试,看看是不是同道中人。”
学生选择老师,看老师的德行与能力,而老师选择学生也要看学生的根骨悟性,是否可以继承自己的道统。就比如儒家弟子绝对不会拜法家学者为师,同理,法家学者也绝不会收一个儒家弟子做学生一样。
过了几日,卫鞅按照自己的想法对于之后发布的几道法令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完成之后,便来到国公府。
进入议政殿,行礼后,卫鞅先向秦国公详细叙述了下面变法的具体内容,以及自己对法令一些修改。听了卫鞅的话,秦国公也是点点头,因为卫鞅修改之处,正是自己感觉不妥之处。既然卫鞅能及时修改,自己身上的压力也就减轻了一分,心中顿时非常的高兴。
“寡人甚幸,虽六国谋秦,天下之人卑秦,然而承蒙先生不弃,为秦国日夜操劳,挽狂澜于既倒,三两年间,秦国国富而民安,寡人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大秦猛士必将大出于天下,那时整个天下将会对秦国,对先生刮目相看。”秦国公高举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卫鞅也被国公的话感染,同样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秦国公笑着对卫鞅说道:“不知大良造如何看待太子?”
“自古太子为国之储君,而太子者...”卫鞅说道这停顿了一下,抬头看着一脸微笑的秦国公。
“不知君上此话为何意?”卫鞅疑惑的问道。
“哈哈,寡人并无他意,只是太傅年事已高,对于太子的课业难免难以顾及,不瞒你说,最近太傅一直抱病在家,太子的课业一直是由王后代为管教。然而王后毕竟久居国君府,对于变法更是一知半解...”话说到这里,秦国公声音一顿,看了看埋头喝酒的卫鞅。
“寡人希望大良造能在闲暇之余,为太子授业解惑。再者也能促进太子与先生之间的关系,不知意先生下如何?”秦国公微笑的说道。
听到秦国公的话,卫鞅心中原本是不愿意的,然而国君没有称呼自己为大良造而是先生,这就表明秦国公是以一位孩子父亲的身份跟自己商讨这件事情。看到国君的一片良苦用心,卫鞅不忍心违背,思索良久,才对秦国公施礼道:“谨遵君上令。”
看到卫鞅答应,秦国公心中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一直担心卫鞅那耿直的性格会直接以国事繁忙直接决绝,不过好在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
“启禀君上,我希望对于太子的课业进行一次考教,方便以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