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伍子胥一般,墓碑上,可上书“大吴大司马武信君伍员之墓”。
大司马是官职,武信君则是爵位。
吴国已经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武将还好说,毕竟军功爵位也是爵位。
有不世之功的文臣,诸如已故的季札、计然、孔丘等人,还被庆忌封了君。
但是,那些没有资格,没有足够的功劳封君的文臣如何是好?
百年之后,他们连爵位都没有,百年之后,墓碑上只能是以官职为前缀,然后是“某某子”。
这公平吗?
似乎有些不公平。
想到这里,庆忌微微颔首道:“阳虎,你说的这些,朕会考虑的。”
“你辞官归养之后,是留在金陵?还是回老家?”
闻言,阳虎想了一下,便道:“陛下,臣想回老家一趟,再折返金陵。不知道臣死后,是否有荣幸,陪葬于皇陵?”
“可。”
“多谢陛下!”
阳虎这才了无遗憾。
……
阳虎离开后,庆忌又派人将太子恒传召到滋德殿,将评选功臣爵位之高低的事情,交给他办理。
太子恒负责拟定人选,最后由庆忌裁决。
只是封号的话,庆忌并不在意。
但,功臣们很是在意。
“父皇,这评选爵位之事,标准为何?”
太子恒颇为不解的询问道。
若是武将出身,以军功爵位评选,倒是不难。
文臣的话,难度还不是一般的大。
“压低一些。”
庆忌思索片刻后,道:“定爵制为十等,分别是:王、国公、郡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文臣的爵位不同于军功爵,属于另一套规章制度。”
“军功爵只是左庶长,政绩到位,也可封侯、伯等爵位,反之亦然。”
“以尚书令文种为例,可封伯爵。”
闻言,太子恒瞠目结舌的问道:“父皇,这文种为相多年,政绩斐然,功劳那么大,就只是一个伯爵,是否过低?”
“不低了。”
庆忌语重心长的道:“在我大吴,异姓者不可封王,最高等级的国公、郡公,那是留给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