锢一事深恶痛绝,也更为上心。
荀彧猜测道:“难道二兄你是因为和海上书一事得出的判断,确实,我观天子似已有彻底解除党锢的心思,不然不会采纳和上禄的谏言。”
光和二年,上禄长和海上书天子言党锢牵连太广,不合礼制,灵帝听取了他的意见,稍微放宽了党锢,被禁锢之人自从祖以下都可以得到赦免。
荀彧便是因此判断天子应该是心思有所转变,不再那么排斥士人。
荀棐摇头,起身,在堂中负手踱步,沉默少许,方道:“你们可曾在县中见过太平道人?”
两人点头,荀彧更是道:“太平道得人者众,其渠帅、头目在黔首间颇有威信。”
荀棐问道:“那你们可知天下有多少太平道教众,数十万?百万?”
荀攸思虑良久道:“辅之可是认为太平道已有反心?”
太平道想要造反,这件事既令人骇然,却又没那么让人惊讶。
因为荀棐和荀攸不是第一个提出来太平道可能要造反的。
光和四年,也就是前年,时任司徒的杨赐就上书天子:“角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
他让天子警惕张角和太平道,并且还提出了具体的针对方法,“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
而后司徒掾刘陶复也上书灵帝,“角等阴谋益甚”云云,然而汉灵帝殊不在意。
这是因为汉灵帝昏庸吗?
有这部分的原因。
但实际上也是因为灵帝早就看过太平道的经书。
《太平经》曾被进献给汉顺帝,然而直到桓帝为止,天子们都对此书不感兴趣,黄老道才是他们的喜好。
直到灵帝,他方才表现出对《太平经》的兴趣,只因《太平经》中多是辅汉之言,并不是常人所想的代汉言论——太平道有很明显的从辅汉到代汉这一思想转变的过程。
天子喜爱《太平经》,于是上行下效,天下各地的官员都对张角的传道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否则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时代,《太平经》的思想是不可能如此轻易的传遍天下的。
荀棐对荀攸的猜测表示肯定,“张角其人,招集奸党,称合逆乱,钱帛山积,富逾王公,刺客死士,为其致用,威倾邦君,势凌有司。
此时角不过蛰伏,待时而动,然以我观之,不出两年,黄巾必起大乱,届时天下倾覆,四海沸腾,士人暗怨,人心诡谲,天子惊惧之下必开党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