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圈子里呆久了,发过一点文学作品,差不多都能听到一点好听的话。但你不可以太当真。特别说在你当面的那些好听的话,有些是过头儿的,有的则纯是应酬,就好像见面问吃饭了或说今天天气不错一样。他若是个领导干部,比方就是个什么名人吧,他说你的某个作品好,则像跟他的下级说你最近干得还是不错的嘛,啊,一样,你也不要太当回事儿,更不要引用。你若受宠若惊,到处引用,特别是见诸如报端,他听见或看见之后要么不承认,要么就说你浅薄;你若以他的话作为自己调工资的依据,他说不定还会出来辟谣,那你就会很尴尬。
所以,我对那些说在我当面的好听的话,一般都持怀疑态度;而对那些说在当面的不太好听甚至一下子不好接受的话,我一般都比较相信。
这是因为,凡是说在你当面的那些不怎么好听的话都是真诚的,是他直接的感觉,至少说明他将你的作品认真看了。他冒着可能会得罪你的危险,为了能说服你,还怕你反驳,他一般都要动好多脑子,你就得当真。而且人家也不会光对你说些不好听的话,那些好听的话他只是不当着你的面儿说,他要在不守着你的另外的场合里说。与那些当面吹捧你,背后糟践你的人相比,哪个更好一些?
因此上,我将当面批评背后表扬称作好人公式。正常情况下,你在识别正直的人或不怎么正直的人、好人或不怎么好的人的时候,你拿这个公式套就行了。
不同于艺术行当的其他门类,作家里面一般都没有师承关系,很少听哪位作家说谁谁谁是他的徒弟或谁谁谁是他的师傅。但我却越来越觉得,在文学界最关心中青年作家创作的,还是一些老同志。他们大都过了耳顺之年了,对文学早已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了,完全可以超然地依照自己的价值与审美有好就说好、有坏就说坏了。我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就得出那么个公式。他若谈起你某篇作品的时候,一般都是当着你的面儿指出它的不足,而不当着你的时候才说到它的长处。
我认为这不是单纯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的问题,而是牵扯到一个做人的问题。只有好人或没有私心的人,才敢于这么做,所以我说它是好人公式。
大概十几年前,我在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刊物上发过一个短篇,里面有一个关于“褥”字的细节,我说这个字很不好写,老师启发学生认这个字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李心田老师认为这个细节幽默得有点过,显得很不严肃。我当时是在我家乡的小县城里工作,他就让评论家宋遂良老师给我捎话,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