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着死亡与送行展开,在主题表达上必然要触及极为深刻且引人深思的话题。
生与死的探讨贯穿始终,入验师这一职业直接面对死亡,通过对他们工作过程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待死亡不同于传统思维的看法,
在叙事风格上,林朝阳采用了极为平实的语言,没有任何花哨丶炫技的成分,反而让的情感变得更加充沛。
作为读者读起来,的字里行间似乎藏着淡淡的忧伤,无处不在。
可细细品味,它的情节并不沉重,反而将生死之事娓娓道来,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其中,塑造出宁静而庄重的氛围,治愈人心。
除了对生死的探讨,中对于职业偏见丶性别偏见丶亲情的探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李拓想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林朝阳,这麽多年来,他在创作上一直有着极高的追求,不仅是在风格技法上如此,连在题材内容上也是如此。
在他看来,林朝阳的创作理念已经完全跳出了当代中国作家所关注的范畴,
走向了更高的维度。
「你这部,比以前的作品更具现代性。」李拓突然说了一句。
他口中的现代性,并非如今许多人所追求的「西方现代主义」丶「现代派」,而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
聊起对的看法与感想,李拓打开了话匣子。
「在我们中国社会,或者说东亚社会,死亡是个不可触碰的话题,你这部最大的优点是给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另一种看待死亡的角度—」
在李拓阐述内心看法时,另外几个人也看完了,加入了讨论之中。
大家对于的评价出人意料的高,文人嘛,内心的浪漫主义总是过剩的,
入师这个行当很少有人接触,本身就充满了神秘色彩。
一神秘,立刻就会在大家心中产生传奇性丶艺术性。
众人热烈的探讨,郑万龙说:「我认为《入师》的开头是这几年国内长篇中最好的开头!」
他的大胆发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林朝阳版的《入师》,故事背景仍放在了香江。
本来他也考虑过把故事发生地放在内地,但如今内地的社会矛盾丶职业偏见等问题较之香江这种资本主义社会仍不够激烈,所以他想来想去还是用了香江。
主人公叫林大悟,早年学大提琴考入了美国知名的曼哈顿音乐学院,但他并不是那种天赋出众的乐手,中年之际被乐团裁员,遭遇职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