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敷奏走了进来,朝袁崇焕作了一揖。
袁崇焕面无表情,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腔调,他觉得这种腔调有利于防止徐敷奏同他调笑,“有什么事吗?”
徐敷奏直起身,一本正经地道,“前屯和山海关再次传令后撤。”
袁崇焕“哦”了一声,抿着唇与徐敷奏对视了片刻,向他象征性地摊开一只手道,“那令牌呢?”
徐敷奏看了袁崇焕一眼,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向前走了几步,双手呈到了袁崇焕眼前。
明廷严格的勘合符验制度是洪武时期就定下来的,九边凡需调动军队、传递军情、命将出征,都必须出示令牌。
一般而言,调动军队使用的是用宝金牌和调发走马符牌,奏报军情则使用火牌。
用宝金牌是两块小金牌,系专为奏请在调军诏旨上加盖宝玺而制,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只有中书省和大都督能持牌入内府,请用“皇帝信宝”。
因此用宝金牌在洪武十三年中书省被废,大都督府一分为五之后,就自动废而不用了。
现在袁崇焕手中的,是明末九边惯用的走马符牌。
这种令牌是用铁制造的,阔二寸五分,长五寸,上钑二飞龙,下钑二麒麟,牌首有一圆窍,穿着一段粗粗的红丝绦,符牌上还用银字刻着十二个大字,“符令所至,即时奉行,违者必刑”。
这是朱元璋当年亲自嘱咐的“尺寸从唐,样式如宋”。
显然这代表着最后通牒。
袁崇焕抬起头又问道,“那传令的铺兵呢?”
徐敷奏道,“就候在正厅。”
袁崇焕朝他挥挥手道,“那你先出去罢,待我想想该怎么回复。”
袁崇焕这时的目的完全就是想打发徐敷奏出去。
历史上那个袁崇焕对这条最后通牒的回复很坚决,“将士逃至者悉斩”。
只要碰见从宁远城内跑出去的逃兵,前屯和山海关守将可以一律斩杀。
这条军令一下,就相当于斩断了宁远城内所有私自撤退的可能,甚至连满桂先前开玩笑说为了防止他自杀,所以到时候干脆一棍子打晕他,抬着他退往前屯的那种可能也没有了。
现代人袁崇焕是赞成这种做法的,从后面的历史来看,在明末守城就是应该这样坚定不移、破釜沉舟,一口气彻底斩断所有退路。
因此他现在嘴上说“要想想”,想考虑考虑这个根本不值得考虑的问题,实则就是不想看到徐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