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要阐明的道理是:一,同为一气,在上如玉,在下如石;可见如玉,不可见如石。
只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本没有贵贱之分。二,真气之所以能够上行,形成眼前之
“玉”,这是通过修练筑基功,下丹田真气充盈的结果,从而阐明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论点。本章集中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首先用对比的方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朴治对于天、地、神、谷、万物、侯王的重要意义。
而后又辩证地指出称寡道孤的统治者是不道的,其结果也只能是数辈无辈,江山是不会永固的。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2],外其身[3]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4]?
故能成其私[5]。【注释】[1]以其不自生:因为天地的生存不为自己。
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不自生:不自营生,即无为之意。[2]后其身而身先:遇到利益,先人后己,正因为如此而成就和成全了自己,这说明了不争之德的好处。
后其身:把自身摆在最后。[3]外其身:把自身置之度外。[4]邪:同
“耶”。[5]成其私:成就他自己。【译文】宇宙天地是永恒无穷的。
而宇宙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为万物提供生存条件,而不是自私地只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条件。
同理,圣人把自身利益摆在最后,反而领先得到利益;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度外,反而得以保全自身性命。
这难道不是由于他的无私,反而成就了自己吗?【解析】本章说明
“无心”、
“无为”的最高境界,是在
“忘我”、
“无私”之中收到以退为进的实效。老子在此文中,阐明谦退反进的弯转之理,借天地的无私造化之功来比喻圣人在社会中先公后能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