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光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国企,专门从事拆迁中的动迁工作。
那段时期,很多国企都经营不善,进行了改制。再加上当时拆迁工作闹出了很多负面新闻,滨南市政府也想把这块工作从体制内剥离出来。因此,一直在传说这家企业也要进行改制。
弄得大家人心惶惶,一辈子的工人阶级,那可是统治阶级,一旦改制,就成了资本家手下的打工仔,所以大家在情感上受不了,于是就有人挑头上访,弄得政府压力也很大,这个改制工作前前后后就拖了好几年。
但改制那是大趋势,是历史的潮流,谁也抵挡不住。
当时政府的深改办还派人多次同当时的业务负责人唐友光接触,希望他能牵个头,把这个企业接下来。
这唐友光也不傻,他心里清楚的很。这个企业是一个严重亏损的企业,而且背着几个亿的债务。再者,企业业条单一,每年所有的收入就是那么点拆迁工作经费,1000万都不到,同时企业职工基数庞大,帐上领工资的上千人。
后来,姗姗来了。她成了唐友光的帮手,听说,是她极力支持唐友光接下这个企业。但她叫唐友光同政府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业务可以接,但先要解决人员的问题,最多只能接纳50名职工。
这个消息一传出,整个企业就炸了锅,那就是意味着绝大我数要成为下岗工人了。
这次上访就更厉害了,每天几百人去,有时候还搞静坐,游行等。
工作就全部停滞了。
这可把当时分管征拆工作的副市长给急坏了,迎宾大道做为市里的重点工程,征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这突然给停了,那还不得出大事。
最后一权衡,就搞了个妥协的方案。
企业在改制前先搞个过度方案,只留50人上班,这些人的工资由企业负责,其他不上班的人就发80%的工资,由财政负责,企业经营管理暂时由唐友光接管,企业的所有权还在政府这边。
这个事也算是暂时平息了,保证了迎宾大道的征拆工作持续推进。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那些不上班的人虽说暂时有工资领,但长久不干活还有工资拿这种好事是不可能的。先前不愿意当资本家的打工仔的那些人,现在比较一下,当打工仔还有条活路,毕竟大多数人都要生活呀。
于是大家又为能不能留在这50人的队伍里而各显身手了。
企业改成了友光公司,名义上是董事长,其实大家都知道,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