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出使的日子,习惯了四处奔走张骞就陷入百无聊赖的空寂。
十三年的凿空西域出使生活,把他的心放野了,再不甘平淡寡味的日子。
漠南之战后,刘彻诏命他担任未央宫卫尉,可他却不习惯这种每日按部就班的生活,有时候甚至有一种无言的厌倦。
他一直期待刘彻早日启动第二次西域之行,那样他就又能够远行了。
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刘彻的夙愿,还因为葱岭脚下长眠着他的匈奴妻子和儿子。
一天,汲黯带着皇帝的口谕到府上来了。
刘彻说,张爱卿归来已有几年,而至今仍孤身一人,家室虚空,要他汲黯保媒,择一位望族之女完婚。
张骞十分感谢皇帝的关爱,却婉言谢绝续弦的美意。
失去匈奴妻子,是他一生难以抚平的伤痛。他怎么会忘记他们滞留昆仑山下的那些日子呢?
为了能够平安回到长安,她承担了抚养两个儿子的责任。
每一次吃饭,她总是先让孩子们吃,她自己经常要腹中空空,饥肠辘辘地度过遥夜。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的心可以容得下广袤的西域大地,却再也容不下另一个女人。
那一天,李敢专注地听完了他和匈奴妻子的故事,为他们忠贞圣洁的情爱所感动。
他后来是否将这些禀奏给了刘彻,谁也不知道,只有李敢自己心里清楚,但从此再也没有人向他提出婚配之议。
可这一个人的日子也的确不好过。
元狩元年七月初的一天,张骞在署中呆腻了,想那些从西域带回来的苜蓿该是紫花芬芳、蜂蝶云集了,而那些胡桃、葡萄的枝头也一定硕果累累了。
于是他约了司马相如和李敢,决定去到茂陵一游。
三人说定在咸阳西的杜邮亭会面。张骞先行到了咸阳,悄悄地寻了一家僻静的客栈住了。
而清晨刚刚起来,他简单用了些茶点,就赶到会面地点。
他远远就瞧见李敢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站在亭子前向他招手,司马相如在他右边,还有一位牵着小毛驴的年轻人在一旁,却是不曾见过。
隔着几丈远,张骞就兴奋地喊道:“李将军和司马大人倒是快,还先到了。”
李敢笑道:“马力尚可,也不枉我喂马花费的颇多钱财了。”
司马相如回道:“为了不耽搁行程,昨夜在下就到了咸阳东。”
这时候,那牵着小毛驴的年轻人上前向张骞作揖道:“久仰大人英名,晚辈有礼了。”
“足下是……”
“呵呵!你们不认识啊!”
李敢哈哈笑道,“他就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公子啊!这两年游历名山大川,广采文物史迹,前不久才回到长安。听说茂陵种了西域的果木,就想来看看。”
李敢一介绍,张骞不禁“啊”了一声:“早就听说太史公有一公子,博闻强记,不期在此相遇,真是有幸。”
四人说着话,便催动胯下的坐骑,朝着茂陵的方向奔去。
几年没来,茂陵较之前更加的宏伟,而且陵邑也成为一座拥有十几万人口,商贾云集、繁华非常的城市。
陵邑建在司马道北侧,他们从东门进去,一路走来,看到邑内道路交错,里坊密布,从各地迁徙而来的富商大贾早已度过了刚来的种种不适,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一位店家眼见四位身穿方领便装的人走来,猜想必是长安来的官家,忙舔着笑脸高声喊道:“四位官爷是要打尖,还是要住店?里面请啊!”
张骞看了看李敢、司马相如和司马迁道:“走了半日也饿了,不妨就在楼上找一僻静处,吃些东西再看不迟。”
刚刚坐定,店家就热情地跟上楼来招呼。
张骞遂要了些上好的酒酿和挑了些精致的、有风味的菜肴。
那店家生就得一口伶牙俐齿,听张骞如此说话,连声说道:“官爷好口福,本店最近烹制一道新菜,名曰碧玉翡翠,待会儿上一盘尝尝如何?”
“那就去准备吧!”
待那菜上来之后,果然是碧绿莹莹,鲜嫩无比,一箸入口,清香润滑,余味不尽。
张骞嚼了嚼,放声大笑:“什么碧玉翡翠,这不是西域的苜蓿么?”
李敢乐呵呵地道:“这苜蓿绿能多处开花,还是博望侯的功劳啊!”
店家惊奇道:“官爷好眼力,此菜正是鲜嫩的苜蓿烹制而成。不知官爷从何处而来,怎么识得我大汉博望侯自西域带回的苜蓿呢?”
张骞也不答话,只是默默地从腰间摸出钱袋,取出一串钱道:“人是四方人,客乃过路客,就冲这道菜,多付你二千钱,其他就不必多问了。”
店家便不多说话,情知遇到了不凡人,只小心翼翼地把上好的酒奉上。
待店家走后,李敢笑咪咪地道:“以前在上林苑的时候我便尝过几回,今日再吃,还是依旧的美味!”
司马迁抿嘴,“多亏了博望侯的远见,在下才能有幸吃上一回异域珍馐。”
司马相如亦是附和,“张大人凿空西域功在当代,利比千秋!”
张骞抚须苦笑,“你们仨就别吹嘘我的功劳了,比起张骞,你们要了不起的多。
一个沙场征战保家卫边功至封侯,一个文章诗赋妙笔生花无人不知,一个走南赴北友人八方书尽青史,那里逊色多少?”
酒足饭饱之后,四人下了楼,说着话就到了西郊。
众人远远望去,但见苜蓿在蓝天下铺开满目葱茏,盛开的苜蓿花一层一层地簇拥成紫色的云霞。
有几位农夫打扮的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收割着苜蓿。
四人上前施礼询问,老者停下手中的活说道:“托陛下的福,自推行‘限民名田’后,他家五口一共种了十亩苜蓿、二亩核桃和三亩葡萄。
苜蓿除嫩的卖给陵邑中的店家外,其他都由修筑茂陵的官府买去喂马。加上其他粮食,一年下来,衣食便无忧了。”
“哦!”司马相如欣喜地沉吟一声。四人面面相觑,分享着新制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