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12尺集装箱,发展到如今的20尺集装箱,环球集团可是做了很多的试验,最终确定了20尺货柜作为其中一个标准。
当然,这个标准在世界上还没有统一,后续环球集团将为了这个标准,游说欧美的航运公司。
制定标准,这是一个多么荣耀的事情,而环球集团应该有这个荣誉。
“那里面装的都是什么?”一名围观的市民好奇的问道。
周围人议论纷纷,唯独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我知道,报纸上有说,里面的货物有成衣、纺织品、塑胶花、玩具;甚至还有东瀛的货物,像电器之类的产品。”
“东瀛的货物怎么在我们港岛的码头上?”
“你傻啊!港岛是转口港,东瀛出口欧美的货物,港岛是他必经之路。”
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很多英资洋行的大班也来到葵涌码头,观察环球集团的一举一动。
“我们英资洋行应该也联合起来,投资一个货柜码头,以免未来落后于华商集团。”捷成洋行的大班开口说道。
捷成洋行在后世名声不显,但确确实实一直存在港岛,而且是一个比较大的洋行。
不过,捷成洋行的话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
作为怡和洋行兼九龙仓大班的凯瑟克,按道理此时应该感到焦急,毕竟葵涌货柜航运码头,直接影响着九龙仓。
但是恰恰相反,凯瑟克此时对货柜码头毫不关心,甚至是不屑一顾。
凯瑟克认为货柜运输未必能占据多大的份额,但是货柜码头投资却需要极大的投资。
按照环球码头的经验,一个货柜码头需要上千万美元;
毕竟在1955年,环球航运的货柜码头启动资金就是1000万美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物力的成本增加,一个货柜码头的投入可能会在1200万美元以上。
这个投入对港岛任何洋行,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他们联合起来,也未必能拿的出。
在后世,港岛是1966年才成立了货柜码头委员会,然后因为投入太大,前景未明,一直未有行动;
直到1969年才由欧洲的三个著名货柜航运公司牵头,汇丰、太古、捷成及嘉道理家族随后加入;
而作为九龙仓的主人,怡和洋行反而拒绝了加入;
这件事情,一直让怡和洋行后悔无比。
看没人回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