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圆球形状,还多了一个纺锤形状。
这个纺锤形状轨道就称为【p轨道】。
所以,第二壳层中有s轨道和p轨道。
同理,在第三壳层中,除了有s轨道、p轨道,还多了【d轨道】。
以此类推......
注意,这里各轨道的形状,不是瞎编的,而是通过方程计算出来的。
有了以上的知识,就可以解释:
为什么氩原子的电子排布是2、8、8,明明最后一个壳层没有排满,却也是闭合壳层。
这就是轨道的原因。
氩的电子排布,写成轨道排布方式,就是:1s②\/2s②2p⑥\/3s②3p⑥。
1、2、3表示电子壳层的序数,②表示每个亚层能存在的最大电子数。
可以看到,虽然氩原子第三层只有8个电子,但是它们却把s轨道和p轨道正好填满了。
所以,剩下的那些亚层只是空壳了,氩原子的外层电子仍然可以看成是闭合的,不参与化学反应。
当然,这说的是在正常情况下。
只要温度和压力足够大,任何反应都能发生,后世的惰性气体化合物也很多。
真实历史上,当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成熟后。
以玻尔为首的一批物理学家,很快就把各轨道的情况计算的差不多了。
然后他们就没有继续深入了,因为剩下的都是化学家的事情了。
接着,就是号称“化学界爱因斯坦”之称的鲍林,提出了化学键理论。(411章)
即原子之间是通过各自的轨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谓的【化学键】。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氢键等等。
其中鲍林提出的杂化轨道理论,影响最为深远。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结合在一起后,形成了新的杂化轨道sp轨道。
同理,还有sp2轨道,sp3轨道等等。
这些杂化轨道很有利于形成化学键,使得化学反应发生。
随着化学的发展,后面又出现了其它的轨道理论,比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