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例处理。
现在正是整理考课成绩,调整各地官员职务之时。司马煦年正在审阅经吏部侍郎初审的处理文书,文书经他审批后便呈递中书省判事,判事后才会到达皇帝桌案。在处理文书中,司马煦年发现青州一地官员多褒奖,尤其是青州刺史,考课结果居然为最高等,他便把吏部侍郎杨政传唤过来。
“杨大人,你这份文书,青州一地明显不妥。”
杨政乃杨晖之子,本来以为吏部尚书非自己莫属,不想时至今日,还在仰人鼻息,“司马大人,考课成绩为考功司出具,下官也是据实以报。”
“这份文书如果到了中书省,你怕是要回家伺候你父亲去了。”
杨政知司马煦年动怒,默不作声。
“杨政,你若是学得些许你父亲的沉稳,现在怕也不仅仅是吏部侍郎了。英亲王刚赴青州封地,你就大肆褒奖拔擢青州官员,监察御史必参你一本拉拢人心,意图结党营私!”
杨政闻言微一吃惊,继而不以为然,“即是如此,大人你不应早将此文书奏报圣上,好让我们杨家的罪状,再加一条吗?”
“你父亲行事虽有不妥,但于我并无深仇大恨,而且如若不是你父亲提拔,我现在可能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府兵将领,没有资格坐在这里。”司马煦年明白,朝廷派系,错综复杂,自己虽有军功,但如果没有人提拔,也无法位极人臣。
“司马大人,亏你还知道,你深受家父之恩!”
司马煦年不想再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便直说了,“青、徐、扬、益四州盛产盐,尤其是青州,与益州分属大成国东西两大产盐要地,你家主子就封,未必没有好处。如果你还是这么鲁莽,怕是最后一点根据地,也会被你败个清光。”
司马煦年话糙理不糙,杨政低头不语。
“文书拿回去,改了再送过来。”
取回文书的杨政,临走时思虑再三,还是转身向司马煦年说了几句话,“司马大人,家父当年为令尊说情,确实是想借此拉拢沈镛,但当时陶氏一家已被荣亲王灭了个尽,不可能再有新证词为令尊佐证,即使抗争到底,发到大理寺侦查,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司马煦年微微蹙了眉,杨政知其已听懂,默然告退。
逸铭办事一向很利索,半月有余即回府复命。
“少爷,果然如你所测,不管是扬州还是江夏,无半点沈小姐的蛛丝马迹。”
“若然如此,司马攸故意大张旗鼓出东城门,是障眼